數字經濟對居民消費的影響及實現路徑

更新時間:2023-04-12 11:52:17

數字經濟對居民消費的影響及實現路徑

[摘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當前,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對促進國內大循環發展、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至關重要。首先對我國居民消費和數字經濟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然后從需求側和供給側剖析數字經濟對提振居民消費的影響機理,探討當前數字經濟提振居民消費存在的困境,最后提出實現路徑。

[關鍵詞]數字經濟;居民消費;數字金融

一、我國居民消費與數字經濟的發展現狀

(一)居民消費發展現狀

中國經濟總量多年來位居全球第二,2020年,在新冠疫情下,中國仍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眾所周知,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是投資、消費與出口。多年來,我國最終消費率高達50%以上,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一枝獨秀。當前,世界經濟疲軟,整個經濟循環發展高度依賴國內大循環發展。而國內大循環發展需依靠內需拉動,擴大消費又是拉動內需關鍵所在。在國家統計局統計中,最終消費包含居民消費與政府消費,多年來我國居民消費占最終消費的比重一直高達70%左右。因此,若想通過增加消費來拉動內需,不斷增加居民消費是關鍵。而居民消費分為城鎮居民消費與農村居民消費,多年來我國城鎮居民消費占比高達74%以上,而農村居民消費占比相對薄弱??梢?,要想通過增加消費推動國內大循環發展,不斷提升城鄉居民消費是關鍵,且大力提升農村居民消費勢在必行。

(二)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現狀

當前,以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為支撐的數字技術發展迅速,以在線教育、在線醫療、辦公等新業態為代表的數字經濟發展良好。根據《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2年)》,如下圖,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實現了45.5萬億元的規模,居全球第二,相較于上一年名義增長16.2%,較2016年擴張近1倍多。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在我國GDP中占比已達39.8%,可見,后疫情時代的中國數字經濟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活力。網絡購物作為數字經濟的一個新業態,近年來交易規模也保持了持續較快增長。2021年我國網絡購物實現了13.1萬億元交易規模,同比增長14.1%。而2017年該規模僅為7.2億元??梢姅底纸洕焖侔l展大力推動了我國居民消費市場的良性發展。

二、數字經濟提振居民消費的影響機理

理論界認為,數字經濟對居民消費具有提振作用,以下從需求側與供給側展開分析。

(一)需求側

1.緩解信息不對稱,降低交易成本。傳統市場活動,買賣雙方相互獨立,溝通機制不太暢通,信息不對稱問題廣泛存在。當前,銷售者可借助智能溝通平臺對其產品內容跨地域宣傳,消費者可獲取豐富、精確的產品信息,有助于提升信息匹配度,緩解信息不對稱。同時,數字經濟使即時的跨區域交易成為可能,大幅降低了傳統交易模式的交易成本,使消費者能足不出戶挑選產品和完成支付。2.挖掘農村消費潛力,縮小城鄉消費差距。當前,我國廣大農村地區交通方式和工具不斷改進,物流系統逐步完善,配送效率大幅提升,為農村居民網上購物提供了硬件保障。移動網購、農村電商等平臺交易彌補了農村地區供需缺口,農村居民消費渠道被拓寬,消費內容日漸豐富,使城鄉居民二元消費差距有效縮小。同時,農村電商、物流配送系統的完善也為農村居民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從而提升其收入,為提高消費提供了可能。3.引發新的消費熱點,帶動消費結構升級。由于互聯網平臺存在“意見領袖”,其所產生的示范效應會形成新的消費習慣和熱點,助力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由傳統的生存型模式轉向發展型和享受型模式。當前,個性化定制消費、時尚消費、信息消費、體驗式消費層出不窮,居民對精神、服務方面的消費需求與日俱增,推動了我國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優化升級。4.數字普惠金融釋放居民消費潛力。首先,數字金融便利了居民網絡消費中的支付問題。傳統支付在時空上有一定限制性,而以微信和支付寶為代表的移動支付,一部手機在手即可完成消費,支付體驗高效便捷。同時,移動支付弱化了消費者對貨幣的概念,比現金支付帶來實際賬戶受損形成的心理成本要低,對居民消費提升有一定的正向影響。其次,數字金融能緩解消費者流動性約束。當前,支付寶“花唄”,京東“白條”,抖音“月付”相當于為居民開通一張數字信用卡,消費者可實現先消費,再支付,甚至分期支付,有效降低消費者尤其年輕群體的流動性約束。

(二)供給側

1.提高生產效率,推動產品質量升級。數字經濟將數字技術應用于具體的產業中,促使生產方式實現智能化與數字化,即產業數字化,從而推動生產效率提高和企業供給能力增強,助力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產業數字化還將帶來產業結構變革,從而提升產品工藝,推動產品質量升級。2.降低生產成本,降低產品價格。數字技術的運用,不僅會為企業帶來產值增加和產品質量提升,還會帶來生產效率和管理能力穩步提升,進而使生產要素實現更優配置,從而降低產品生產成本,降低銷售價格,為消費增加提供了可能。同時,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使用還能有效降低企業在原料購置、信息獲取、物流配送等方面交易成本,提高生產和流通環節效率。3.催生新業態、新模式,實現產品多樣化。當前互聯網、電商平臺推動了消費方式多元化,引發了需求多元化:消費者更青睞于個性化定制產品。生產者基于所收集的新消費需求制定新研發決策,生產出個性化、多樣化產品。此外,數字經濟催生了許多新業態和新模式,如在線醫療與教育、網絡會議、共享經濟、直播帶貨、智慧旅游、付費視頻、線上影院等,推動了供給側改革,增加了居民消費選擇,從而提升邊際消費傾向和平均消費傾向,助力居民消費提質升級。

三、數字經濟助力提升居民消費存在的困境

(一)數字鴻溝仍舊存在

首先,城鄉數字鴻溝仍存在。近年來我國農村地區數字經濟得到一定發展,但受客觀因素制約,如農民文化程度較低、智能手機普及率偏低等,當前我國農村數字技術應用率仍較低。據報道,2021年我國城鎮地區互聯網普及率高達80.2%,農村地區僅為60.3%。城鄉網民規模也存在巨大差距,2021年底,我國城鎮網民規模是農村的兩倍以上。較大的城鄉數字鴻溝,對擴大農村數字消費、拉動整體居民消費是不利的。此外,還存在老年數字鴻溝問題。當前年輕人是我國數字消費主體,很多老年人對互聯網、智能手機、應用軟件了解和應用不足,一些手機應用軟件操作界面和流程繁瑣,影響老年人線上消費體驗,導致老年人數字消費普及率低。

(二)線上銷售平臺不夠規范

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產生了大量新銷售場景、模式及新的產品供應者,但各類銷售場景和模式存在魚龍混雜、粗放經營、管理混亂、仿冒品牌等不規范行為。這會增加消費者消費選擇的難度,增加退貨退款的風險。據2022年抖音數據曝光,“雙十一”期間抖音平臺退貨率已超40%,既增加了商家物流成本,也會帶來倉庫貨物積壓,形成更多殘次品,還影響店鋪評分。

(三)數字金融潛在風險及數據隱私保護問題

數字消費帶來了虛擬貨幣、跨期消費、網絡借貸等新形式,一方面使居民消費更便捷,另一方面也存在潛在風險,校園貸、電信詐騙、網絡貸等犯罪行為數見不鮮,嚴重沖擊消費環境。同時,數字經濟背景下,數據演變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消費者在網絡消費過程中輸入的個人信息極易被網上的不法分子搜集、利用和泄露,因此消費者數據隱私保護問題不容忽視。

四、通過數字經濟提振我國居民消費的實現路徑

(一)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當前,我國的數字基礎設施,尤其與消費相關的數字平臺等設施,總體呈現相對不足與滯后狀態;同時,數字基礎設施在我國還存在城鄉不均衡與區域不均衡問題。當前要不斷加大對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在基建與服務上為數字消費保駕護航。首先,要通過政府財政支持,引導消費領域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既要加大數字經濟新基建建設,形成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數字技術設施,又要通過更新相關生產設備、升級物流配送系統等,對傳統消費基礎設施實施數字化升級改造。同時,也要引導符合資質的民營資本共同參與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其次,充分借鑒東南沿海地區已有的數字新基建經驗,加大對中西部與農村地區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實現數字經濟包容發展。在此基礎上,鼓勵淘寶、抖音、淘特、拼多多等電商平臺下鄉,推動平臺企業建立鄉村零售門店,服務農村消費者,挖掘農村消費潛力。

(二)提高全民數字素養和技能

為更好地消除數字鴻溝,要不斷提高全民數字技能與素養,特別是幫助老年人、農村居民提升數字技能。首先,提升農村居民數字技能,鼓勵、引導電商人才返鄉,為農村居民進行電商普及宣傳培訓;其次,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存在的困難,增加適合老年人的智能產品供給、提供適宜的智能應用等,也要鼓勵老年人積極學習互聯網相關技能,從而大力推動“銀發經濟”發展。

(三)構建新型市場監管、消費信用體系

要通過法律保障完善平臺市場準入、規范平臺管理、保護知識產權、對消費者消費行為進行安全保障。建立完善的市場監管制度,通過設置有關市場準入的白名單、黑名單,一方面鼓勵銷售新業態和新模式發展,另一方面要及時發現問題,引導網絡直播、微商、電商等各類銷售平臺規范化發展。此外,還要通過數字技術構建社會信用體系和新型市場監管體系,嚴厲打擊電信詐騙、泄露消費者信息等違法行為,引導居民增強個人信息安全、網絡借貸風險意識水平,提高風險防范能力。五、結語數字經濟的發展為我國居民消費提質升級提供了更多可能。本文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方面對數字經濟提振居民消費的影響機理總結分析,探討當前數字經濟背景下居民消費存在困境,并提出解決對策。對于大力提振居民消費,促進國內大循環發展,從而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陳建,鄒紅,張俊英.數字經濟對中國居民消費升級時空格局的影響[J].經濟地理,2022(9):129-137.

[2]韓文龍.數字經濟中的消費新內涵與消費力培育[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5):98-106+170.

[3]劉皇,周靈靈,趙藝婷.數字經濟發展的消費升級效應研究[J].制度經濟學研究,2021(8):129-151.

[4]劉導波,張思麒.數字經濟賦能居民消費:理論機制與微觀證據[J].消費經濟,2022(1):72-82.

[5]高振娟,趙景峰,張靜,李雪.數字經濟賦能消費升級的機制與路徑選擇[J].西南金融,2021(9):44-54.

作者:趙征 單位:晉中信息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