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農業機械化對現代農業的影響

更新時間:2023-04-28 09:43:22

淺析農業機械化對現代農業的影響

摘要:農業機械在現代農業生產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重要動力。筆者概述了農業機械化的特征以及評價指標,從現代農業的角度出發,總結了農業機械化對現代農業產生的影響,即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提升農業效益,并提出了加強農業機械化的推廣措施。結果表明,相關部門在大力推廣農業機械化的同時,應當結合當地農業實際情況,擬定高效可行的機械化推廣方案,與當地農業發展模式相融合,真正發揮農業機械化的作用,為農業現代化發展貢獻更多的農機力量。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現代農業;影響

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有效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的基礎上,還可以不斷提升農業的經濟效益,進而推動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實踐表明,現階段我國農業機械化與農業發展的整體趨勢是相適應的,能夠滿足農業生產的實際應用需求。

1農業機械化的特征

1)自動化特征。農業機械化本質上是農業生產與機械技術的融合,相當于在農業生產中融入更多自動化因素,切實提升農業機械化的水平。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意味著農業生產領域的自動化技術體系逐步成熟,真正提升農業生產作業中的聯動效應,將多方聯動的優勢轉化為實際的生產成果,可見農業機械化的作用范圍十分廣泛,也是農業生產進入到自動化階段的重要標志。通常情況下,農業機械化的程度與農業生產效率成正比,某個地區農業機械化水平較高,意味著其實際生產效率較高,農業從業主體可以耕種并管理成百上千畝土地。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推進,農業生產中自動化水平越來越高,在部分區域已經實現了農業生產全程自動化耕種收。2)靈活性特征。各類大型農業機械設備逐漸被應用到農業生產中,由于此類機械的工作直接受軟件系統的控制,農業生產者可根據實際生產需求調整作業模式,確保作業模式與作業任務相適應,極大地適應了我國農業環境復雜的特征,有助于滿足不斷擴張的農業生產需求,并為農業機械的大范圍應用鋪平了道路[1]。

2農業機械化對現代農業的影響

2.1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在機械化的支撐下,農業產業結構處于快速調整升級的狀態,也成為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在農業領域推行機械化改革,能夠顯著提升農業生產力和生產效率,同時促進農業生產方式的革新。在農業質量快速提升的背景下,農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明顯提高。農業產業的持久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關系密切。在農業領域推動機械化,能穩固農業基本盤,有效解決傳統農業產業結構過于單一的問題,農業生產的質量和效率均有顯著提升[2]。當前,鄉村振興正在穩步推進,為農業機械化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應將機械化生產模式融入農業生產過程中,不斷強化各地區農業生產力,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3]。

2.2提升農業效益

農業本質上也是經濟活動,根本目的同樣在于追求經濟效益。傳統農業作業方式偏向使用人力,將農業機械引入到農業生產中,能夠降低農業對人力的依賴性,提高農業活動的效率,釋放更多的勞動力,大量農民無須直接參與到農事生產中,人力資源的使用效率更高,也能減輕農民的實際負擔,為創造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奠定基礎。農業機械化強調技術的關鍵作用,通過機械化模式,為農業生產過程注入更多技術因素,真正將先進技術轉化為生產力,有效降低人力成本[4]。與此同時,農業機械化提供更精準的生產模式,在確定農業生產需求的背景下,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大量重復性作業,不僅提升了工作的效率,還能充分發揮農業機械的精準性優勢,實現農業生產的提質增效,為提升農業效益奠定堅實基礎。影響農業效益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在于病蟲害以及自然災害,推行農業機械化,意味著農業生產對各種災害的應對能力更強,最大限度降低了外部因素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農業生產的規?;?、集約化作業,標志著農業再上新臺階,其中仍然少不了機械化的貢獻。推動農業機械與農業生產融合,能夠改變傳統的分散作業模式,促進農業產業的整合,提升各類資源的利用效率,真正提升農民的收入。當前,諸多地區致力于打造現代化農業市場,同樣離不開機械化的賦能助力。借助機械化模式打造農業生產品牌,不斷提升農產品在農業市場中的競爭力,由此實現品牌化、規?;纳a效應,同時推動農業市場逐步成熟。廣大農業從業者在認識到機械化的巨大效益背景下,主動參與到機械化生產過程中,也能促進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同時減輕農民的生產壓力,有效縮短生產周期。例如,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引入導航定位技術,推動農業生產與智能化、自動化的結合,將智能化管理的優勢發揮到農業生產中。借助導航技術,能夠緊密結合農業生產的需求,及時定位農業生產目標的位置,并及時發現農業生產中的問題,避免出現生產遺漏的情況,真正實現精準生產[5]。

2.3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

傳統農業生產模式相對粗放,實際生產效率不高,還會造成環境污染等問題。土地資源長期低效開發,還會降低土壤的肥力,影響土地資源的開發價值,不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推動農業機械化發展,意味著農業生產效率將更高,土地開發更加合理,能為農業的持續發展奠定優質基礎。當前農業生產過程中經常使用的坐水播種以及機械化覆膜技術,都能顯著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在農業生產中使用微灌溉技術,水資源的使用會更加合理,同時適應我國水資源短缺的情況。機械化在整地、耕地過程中也能發揮關鍵作用,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更高,與保護耕地的當前形勢高度吻合,值得在農業生產中廣泛應用。在農業生產中,還可以充分利用廢棄物和有機肥,通過物質的循環利用促進農業的持續發展[6]。

3加強農業機械化的推廣措施

3.1優化產權流轉方式

農業機械化的推廣效果,與農業制度密切相關。當地政府應根據農業機械化的特征,在管轄區域內推動產權流轉方式的改革,指明農業市場的發展方向,革除傳統制度中的不合理之處。產權轉讓模式的改革,為農業生產的擴張和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產權流轉制度的改革完善,也為農業機械化的高質量推行鋪平了道路。由此可見,產權流轉模式的優化與農業機械化的推廣存在相輔相成的關系,完善的制度能為農業機械化的推廣提供良好的環境,農業機械化的順利推廣則又為產權流轉模式的改革提供原動力,使農業產權流轉的效率明顯提升[7]。當地政府應當在農業機械化領域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撐,為機械技術的使用提供更多的優惠政策,鼓勵更多的農業主體參與到機械化的進程之中,加大農業機械的使用力度,使得現代化農業惠及更多農民。

3.2加大科研力度

農業機械化與科研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農業機械技術研究得當,對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各地農業科研機構應當高度重視機械技術研究工作,在農業機械化研究領域加大資金投入,在農業生產中更好地體現機械化的效能,同時擴展農業機械的功能。在農業機械化發展過程中,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的關鍵作用,針對農業機械領域的科技創新加大資金支持力度,不斷完善農業機械技術體系,為當地農業發展賦予更多的力量,也為農業現代化轉型打牢基礎。農業科研人員應當加大對先進技術的學習力度,在掌握優質技術原理的基礎上,逐步實現農業機械技術的創新。與此同時,農業部門應加大機械技術人才的培養力度,構建并優化技術研發人員隊伍,為農業機械化的突破發展提供技術與人才支撐,切實提升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8]。

3.3完善組織體系

農業機械化的推廣與技術推廣部門的推廣工作密切相關,技術推廣部門應當加大機械技術的推廣力度,切實提升農業主體的市場競爭力,將機械技術的優勢轉化為實際的經濟效益。在農業機械化推廣過程中,必須結合當地農業的實際生產需求,逐步形成全面的、多元化的生產體系,為廣大農業主體提供切實可行的經濟服務,真正促進當地農業的健康發展。在農業部門主動推廣的基礎上,真正推動當地農業的多元化發展,徹底擺脫農業模式單一的弊端。在當地主管部門的引導下,圍繞農業機械化的要求組建多元化的服務組織,壯大當地農業實力,拓展當地農業的增收點,也為農業的循環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當地技術推廣人員必須高度重視服務組織的作用,與此同時加大農業科研的投入力度,并促進推廣人員與農業從業者之間的交流,及時解決機械技術推廣中的種種問題,保證機械化推廣的有效性,進一步盤活農業中的各種資源。在雙方溝通交流的基礎上,廣大農戶能夠真正認識到農業機械化對于自身的重要意義,也愿意主動參與到農業機械化進程中,切實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9]。

3.4加快區域發展

我國地域遼闊,自然環境復雜多樣,各個地區都有各自的氣候與環境特征。在農業機械化推廣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不同地區之間的氣候差異,作為品種選擇和生產方式確定的重要依據。只有充分考慮地區自然條件之間的差異,方可保證農業機械化的針對性,最大限度控制不同地區之間的差異。換言之,在農業機械化的進程中,應當將區域機械化發展作為重要的方面。擬訂農業機械化方案時,要充分考慮目標區域的農作物種類、氣候特征以及全社會對農產品的實際需求,更好地發揮所在區域的優勢,優化農業布局,為農業的現代化發展注入更多動力[10]。

3.5健全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

構建現代化農業制度,應當高度重視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注重市場調節在農業機械化中的作用。應結合市場因素,優化農業機械化發展中的資源配置,確保農業技術服務體系規范完善,切實提升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與互聯網環境融合,發揮網絡技術的獨特作用,構建多元化的網絡模式,通過數據信息的流通,為農業機械化服務提供更多的支撐。例如,圍繞農業機械化服務構建數據平臺,秉承“讓數據多跑腿”的原則,加速農業機械化中的數據流通,不斷擴大農業生產中的組織化與集約化的分量,促進農業經營水平的提升。

3.6拓寬農業機械化的推廣范圍

針對農作物的單位產量展開分析、積極宣傳和推廣農業機械化有著明顯的增強效應,通過合理應用農業機械設備,農民群體能夠同時開展多項生產活動,由此達到整體生產效率提升的效果。與此同時,農業機械化還可以盡可能降低農產品生產中的機械損失和經濟損失,科學合理的應用還可以防止農業機械設備由于技術欠缺所導致的成本上升問題,盡可能降低成本方面的支出,同時達到產量增加的效果。因此,其作為農業現代化發展中的重要農業生產手段之一,需要廣大農民群體予以足夠的重視,有著科學的認知,并且需要相關部門做好推廣宣傳普及工作。根據當前的發展情況展開分析,我國東部及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有明顯差異,且部分偏遠地區未能達到農業生產機械化的發展目標,使得該區域和發達區域的經濟差距逐漸拉大。因此要想保障國內農業發展的平衡,同時助推農民群體經濟效益的增長,需要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將農業機械化作為基礎條件之一,出臺政策進行扶持,大力推動農業機械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積極促進農業機械產業的發展。除此之外,還應基于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應用相匹配的機械設備,推動現代農業的健康發展。

4結語

農業機械化對于農業乃至國民經濟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相關部門在大力推廣農業機械化的同時,應當結合當地農業實際情況,擬定高效可行的機械化推廣方案,與當地農業發展模式相融合,真正發揮農業機械化的作用,為農業現代化發展貢獻更多的農機力量。

參考文獻:

[1]王芳.農業機械化對望都縣現代農業的影響分析[J].中國農機監理,2022(5):41-43.

[2]周鳳媚.農業機械化對我國農業發展影響研究[J].現代農業裝備,2021,42(5):78-80.

[3]李艷冰.農業機械化對現代農業發展的影響[J].江西農業,2020(2):88-89.

[4]楊立.農業機械化對現代農業發展的影響研究[J].居舍,2018(27):191.

[5]劉利.依托信息技術加強基層農機推廣的建議[J].鄉村科技,2021,12(23):124-126.

[6]馬孝娥.新形勢下青海省農機推廣工作的新思路研究[J].農家參謀,2022(3):108-110.

[7]孫麗.加強農機推廣工作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J].農機使用與維修,2022(2):63-65.

[8]譚雄偉.農機推廣工作的重要性與發展思路探究[J].南方農機,2022,53(10):177-179.

[9]袁春斌.基層農機管理人員如何創新農機推廣工作[J].農家參謀,2022(10):91-92.

[10]陳鵬飛.基層農機推廣服務體系的現狀及發展思路[J].南方農機,2011(1):14-15.

作者:蒲宏林 單位:定西市安定區鳳翔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