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歲首,時序更迭,是展望之機,亦是回望之時?;仡檮倓傔^去的2022年,我國“三農”事業穩步發展,糧食生產取得“十九連豐”的好成績,為國家社會發展及應對多種挑戰提供了堅實保障。農業機械化以穩健態勢為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2022年,農機化技術推廣作為農機與農藝結合的終端接口,為農業的高質量發展起到了強力支撐作用。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總站日前召開2022年工作總結會。會議對包括農機化技術推廣在內的各項工作進行了全面總結??傉?022年農機化技術推廣與應用工作亮點紛呈。
一是著力做好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機械化裝備配套和技術支撐。
總站編寫配套機具應用指引和調整改造指引,4項播種機、收獲機調整改造實例視頻,積極推動各地探索適宜的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編印復合種植收獲機具備選機型、減損收獲技術指導意見,分區域、分模式總結機收實例,做好機械化收獲生產指導。舉辦4期復合種植專題培訓,培訓超過8萬人次,覆蓋所有實施縣。
二是著力做好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補短板技術裝備支撐。
總站配合部司開展南方水稻機種補短板促全程工作,起草早稻育插秧、南方雙季稻搶收搶種等機械化技術指導意見,編制水稻育秧中心建設指引,加快水稻機械化移栽技術推廣應用。配合科教司、種植業司、農機化司起草技術材料,針對再生稻頭季稻機收碾壓率大的問題,提出機械化解決方案。組織開展再生稻收獲機作業效果綜合測評,探索補貼技術支撐新舉措。
三是著力做好油料生產機械化技術裝備支撐。
總站緊盯油菜擴種機械化保障重點工作,開展油菜機收、機種2個全國現場推進活動,分別有500萬人次和40萬人次通過線上線下觀摩參與。組織專家編寫并通過部司《南方冬閑田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指導意見》,協助部司抓好油菜機械化移栽示范推廣,在7個省的70個縣建立了106個示范點。開展油菜籽收獲機、花生收獲機、油菜移栽機作業效果綜合測評,推動企業技術進步,為農民購機用機提供了參考。積極爭取部門的支持,油菜機械化移栽與低損收獲技術被列入2022年糧油生產主推技術,稻油缽苗育秧移栽機械化技術被列入2022年農業農村十大新技術。
四是著力做好糧食等重要農作物生產機收減損技術支撐。
總站組織編寫修訂并通過部司了水稻、小麥、油菜機械化收獲減損技術指導意見,參與制定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2022年主糧作物機收損失監測調查方案》。深入各地開展機收減損專項指導工作,持續指導各地開展機收減損大比武、大培訓、大宣傳,印發《小麥機收減損歌》,組織舉辦全國糧食作物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谷物機收減損機械化技術培訓及2期糧油作物機收減損操作與損失率快速測定培訓。成功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2022年中國農機推廣“田間日”,810萬人次在線觀摩,示范推廣先進適用農機化技術。
五是著力做好重要農時農機作業和防災減災機械化技術指導與服務。
總站編寫印發《2022年“春耕”“三夏”“雙搶”“三秋”農機檢修技術指引》,為重要農時農機化生產提供技術支持。及時規范完成跨區作業證印制采購發放,保障跨區機收順利開展。麥收期間,站領導班子成員和技術人員分別深入安徽、河南等6省小麥機收一線開展機收技術指導服務,為實現應收盡收、顆粒歸倉作出總站貢獻?!叭铩睍r節,總站編寫并由部司2022年“三秋”機械化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總之,一年來,面對疫情影響等困難挑戰,總站干部職工以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的精神強擔當,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自覺抓機遇,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落實,推動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為我國糧食和重要農產品安全穩定供給提供了技術和服務保障,為農業高質量發展做出了總站應有的貢獻。
單位:農業農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