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育教育既要將理論知識與運動技能教授給學生,更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這是學校教育踐行“立德樹人”思想的具體行動。小學體育教師要把握好《健康與體育》課程中的育人功能,在體育教育中融入規則意識培養、集體意識樹立、個人品質雕琢、校園文化建設等思政教育內容,從體育育人的角度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在思想教育上有很大的價值作用,這種價值觀可以作用和影響于學生的言行舉止,根植在學生的理想抱負中,助力小學生體育技能和素養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體育思政;小學體育教育;融合
以德為本,立德樹人是教育教學的根本目標,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樹立正確三觀和養成個人美好思想品德的重要時期,在思想政治課堂中,教師對思政內容會進行著重講解,但是思政教育不能僅局限在單一的學科,而是應當廣泛地與眾多學科結合,讓學生在學習其他文化知識和本領的同時也同步學習思政內容,如此才能真正讓德育滲透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助力學生健康成長。以體育教育為例,體育鍛煉不僅是強身健體的重要手段,而且還對熏陶和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诖?,教師可以秉承“體育思政”的理念,將小學體育教育與思政教育進行融合教學,在創新體育教學的同時,發揮體育教育更大的育人價值。
一、在融合中培養規矩意識
“無規矩不成方圓”這句話揭示了規矩的重要性,在做任何事,在任何場合,與任何人相處中,都應當有規矩,講原則,而不能隨心所欲。與幼兒園相比較而言,小學顯然有更多的規矩要求,譬如出勤規矩、上課聽講規矩、作業完成規矩、班級衛生環境維護規矩等等。在思政課中,教材也會將這些內容分章節地進行解釋,以更好地培養學生規矩意識,而規矩意識在體育鍛煉中更是無處不在,如果沒有規矩,那么體育比賽就不存在公平競爭之說。如果沒有規矩,那么就談不上競技場上的誰輸誰贏。如果沒有規矩,那么就很難去判定運動中各個動作是否正確到位。因此,在“體育思政”理念下開展小學體育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教學時,體育教師可以先從培養學生的規矩意識開始。比如,開展任何一項體育鍛煉,都必須嚴格遵守運動的規則和訓練的要求,不能盲目開展。以最大眾化的跑步訓練為例,絕大部分學生對跑步都非常熟悉,認為很簡單,但是進入小學后,教師會更多地從跑步的各種動作,特別是細節上的動作,以及正確的跑步習慣去要求學生。比如,運動前的熱身環節。熱身多以踢踢腿、拍拍腿、活動頭部和肩膀、扭扭腰這些簡單動作為主,但如果缺少了這個熱身環節,直接進入運動狀態,學生就容易出現運動損傷,教師在最開始可以用課堂紀律這種強制性的方式來要求和鞭策學生,隨著學生規矩意識越來越強,學生自己也會慢慢地養成習慣,進行自我監督。
二、在融合中樹立集體意識
從社會學角度上講,人類具有群居性,是生活在一個集體環境中,需要與周邊的人和睦相處,保持和諧友愛的關系才能夠擁有愉快的生活。在小學思政教材中,也向學生介紹了很多人際交往方面的內容,包括尊敬師長、尊重父母、關愛同學、禮貌待人、文明友善等,因此,在“體育思政”理念下開展小學體育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體育項目來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以學生非常喜歡的一項運動—拔河為例,拔河就是非常典型的集體項目,要想贏對方,就必須整支隊伍的人齊心協力,勁往一處使,心往一處聚。有部分學生認為拔河是一項純力量的運動,只有力氣大的人才能贏,實則不然,拔河除了力量,同時還要求智慧,更需要集體意識。比如兩支比拼的隊伍中,一支隊伍男性占比高于另一支隊伍,理論上其力量更大,但假如拔河時,步調不一致,每個人都只是想著自己發力,不顧前后其他隊友,那么力量再大的個人,也難以保證整支隊伍的勝利。反之,男性占比低的另一支隊伍,如果講究策略,包括站位上是兩兩分開兩旁站,將整支隊伍中力量最大的人置于隊伍最后,將精神氣勢上最具有震懾力的人置于隊伍最前,整支隊伍在發力時緊聽口號,嚴格按照口號來發力,大家保持著同節奏、同位置、同朝向來發力,那么整支隊伍的凝聚性就會非常強,在集體意識的驅動下,更能夠發揮出1+1>2的效果,最終贏得比賽。類似例子在體育項目中不勝枚舉,教師可以借此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
三、在融合中雕琢個人品質
小學生當前的性格養成具有非常強的可塑性,教師在“體育思政”理念下開展小學體育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教學時,可以著力于雕琢學生的個人品質。小學思政教材中有不少關于如何做更好自己的介紹,比如培養自己開朗樂觀的性格,培養大膽、勇敢、堅毅等的品質,這些都可以在體育鍛煉中去落地實踐。任何一項體育運動都需要學生付出汗水,特別是在訓練遇到瓶頸或者困難時,更需要學生用耐心、用堅持去克服與挑戰。舉個例子,在中長跑項目中,假如有的學生跑著跑著不小心摔倒了,輕微擦破了皮或者膝蓋有輕微的淤青,還有點疼痛。這時候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嘗試繼續跑下去,雖然學生因為摔倒耽誤了時間,要想反超對手贏得比賽的概率不高,但學生沒有因為摔倒就終止比賽而是堅持帶傷(輕微的情況下)比賽,學生又重新站在了賽道上,重新向沒有完成的比賽發起挑戰,這種不輕易放棄,不被困難打敗的精神,非常值得敬佩,這種堅強的體育精神同樣會贏得老師和同學的掌聲。這就是個人美好品質的養成過程。體育運動對培養學生的性格有非常好的作用,教師可以結合思政課程中個人品質塑造方面的內容進行巧妙地結合。
四、在融合中建設校園文化
教師在“體育思政”理念下進行小學體育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時,還可以站在整體的角度,著眼于全局,建設學校的體育思政文化。比如,學??梢砸怨澣諡檩d體來進行學科融合。例如,在教師節前夕,體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學練體育健身操,將體育動作與舞蹈動作進行剛柔并濟的結合,設計一套具有觀賞性的健身操來獻給老師,用這種表演的方式在教師節向老師致敬,一方面,創新了體育教學內容,讓體育項目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提高體育鍛煉的趣味性。另一方面,融合了思政教學中尊敬師長的內容,學生以實際行動來表達自己的心意,向老師致謝。與此類似,在五一國際勞動節、國慶節等節日前,教師可以體育項目為載體來編排設計體育項目或體育舞蹈,以體育舞蹈來向“五一勞動節”“國慶節”獻禮。這也體現了小學思政課程中熱愛勞動、尊重勞動人民、熱愛偉大祖國、建設偉大祖國的內容。通過這種富有創意性的體育項目,一方面,可以教會學生如何用行動去表達自己的思想,將思政教材中的內容落地實踐。另一方面,可以豐富校園文化的內容,讓校園文化既富有體育運動這種活力滿滿的青春氣息,又富有德育之美這種溫潤如玉般的特質,這對于打造精品校園文化有極大的幫助作用。
五、結束語
“體育思政”,指的是將體育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教學,在體育教育中滲透思政教育,學生能夠站在思想層面更好地去學習和理解體育文化的內涵及其對個人成長的啟迪性意義,而不只是將體育課認為單純地玩一玩,放松身心等。在思政教學中以體育課為載體,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有直接感受地去理解思政課程中的抽象內容,而不只是將思政課認為內容識記或者泛泛而談等。從體育育人的角度上講,學生要健康快樂的成長,則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一樣重要,體育鍛煉則在身心教育上都有著很大的價值,在思政教育的助力下,這種價值可以被倍數型地放大,作用和影響于學生的言行舉止上,根植在學生的理想抱負中?;诖?,教師可以從規矩意識、集體意識、個人品質、校園文化這四個方面來著手,讓小學體育教育和思政教育在相互融合滲透下碰撞出1+1>2的火花,全面放大體育教育的德育效應。
參考文獻:
[1]叢光.崔先友.找準角度,凝聚合力—體育教育課程思政建設探究[J].當代體育,2021(8):73-74.
[2]杜東.姚浩博.課程思政背景下體育健康課程建設的思考[J].貴州體育科技,2021(03):33-35.
作者:姜永堯 單位:江蘇省南通高等師范學校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