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建筑火災預防范例6篇

更新時間:2023-05-25 10:36:33

高層建筑火災預防

高層建筑火災預防范文1

【關鍵詞】 高層建筑 火災危險 預防對策

1 引言

高層建筑是指十層及十層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層設置商業服務網點的住宅)和建筑高度超過24m的公共建筑。目前,越來越多的高層建筑被廣泛應用于人們的居住、辦公、商業等各項活動中,可以說,人們對于高層建筑的依賴越來越強。然而,高層建筑火災卻時有發生,并且因其具有火勢兇猛、造成人員傷亡嚴重和財產損失大等危害而產生不良的社會影響。因此,認真分析其火災危險并有針對性地提出預防措施就顯得意義重大。

2 高層建筑的火災特點

2.1 火災煙氣蔓延迅速

高層建筑通常設有數量較多且貫穿整體的豎向管井,如樓梯井、電梯井、電纜井、管道井等,一旦高層建筑內發生火災,火勢和煙氣就會在煙囪效應的作用下沿著這些豎向管井迅速從下層蔓延至上層,形成整座建筑的“立體式”燃燒。研究結果表明,在煙囪效應下,高層建筑內煙氣的垂直蔓延速度為3~4m/s,這就意味著,一座建筑高度為100m的建筑,煙氣從首層蔓延至頂層只需要約30秒的時間。由此可見,火災煙氣蔓延迅速是高層建筑火災的主要特點之一,也是導致高層建筑火災撲救難、損失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人員疏散逃生困難

高層建筑垂直疏散距離長,而可以供人們疏散逃生的設施只有樓梯,在火場中,受火焰和煙氣的影響,人們的疏散行為較正常狀態下也大為不同,往往出現慌亂、擁擠、行動緩慢等情況。因此,要想疏散到安全地點較為困難。同時,樓梯也成為消防員進入建筑內部滅火救援的主要通道,這就意味著樓梯在在火災事故中充當著安全疏散通道和滅火救援通道的雙重角色,通過樓梯向上進入建筑的消防員與向下疏散的建筑內人員還容易發生“撞車”的現象,既影響了安全疏散的順利進行也不利于滅火救援行動的實施。

2.3 火災撲救難

高層建筑火災撲救難主要體現兩個方面:一是登高難。對高層建筑火災進行撲救時,如果不借助消防電梯,消防員可以通過徒步登樓和借助舉高消防車實施滅火救援。但據測定,消防員攜帶兩盤水帶和一支水槍進行徒步登樓,當登樓高度超過24m時,其戰斗力就已幾乎消耗殆盡。而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舉高消防車通常只能達到50m左右,一方面這不能適應建筑高度日益增高的高層建筑火災撲救的需要,另一方面當地面風力達到4~5級時,舉高消防車無法進行作業。二是供水難。高層建筑火災用水量大,建筑自身供水系統很難滿足用水需求,需要對火場進行供水,但受建筑高度、水帶的耐壓強度、消防車供水高度等因素的影響,向高層建筑火場供水較為困難。

3 高層建筑火災原因分析

3.1 電氣線路和電器設備容易引發高層建筑火災

許多高層建筑火災是由于電氣線路和電氣設備而引發。高層建筑內電器設備多,電氣線路也較為復雜,如果消防安全意識淡薄,很容易出現電器設備老化而不及時更換、電器設備使用不當、電氣線路接觸不良、超負荷用電等,上述情況就會導致電器設備起火、電氣線路因短路、過載等起火,進而引發高層建筑火災。此外,在商業、裝修改造等各種活動中的私拉亂接線路等行為也會導致電氣線路起火而引起火災。

3.2 施工作業導致火災

對于在建的高層建筑而言,施工作業中由于違章操作或者缺少安全防護措施而導致的火災也時有發生。特別是由電氣焊或動火作業而引發的火災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比如在電焊作業中,由于違章操作、作業前未清理現場周圍可燃雜物或未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致使火花引燃保溫板、廢紙屑、防護網等可燃物而引發火災。

3.3 消防設施存在問題造成不能及時施救

自動消防滅火系統、消火栓系統、消防車道、消防撲救場地等消防設施對于及時有效地撲滅高層建筑火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些高層建筑的消防設施或多或少存在著問題,這直接影響了消防設施在滅火救援中重要作用的發揮。存在的問題包括:因消防設施施工質量不高而使得其功能效用等存在“先天不足”而影響使用效果;未按時對消防設施進行維護保養,使得其功效受到影響;消防車道、消防撲救場地被改用為綠化、景觀、游樂健身設施用地而影響消防車通行和消防救援行動的順利進行等。

3.4 管理人員消防素質不能滿足實際需要

管理人員消防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高層建筑消防安全水平。部分高層建筑建筑管理人員消防素質不足也是導致火災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現在:物業管理人員消防意識淡薄,對消防工作重視程度不足,未明確或不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各項消防制度和消防檔案不齊全,反映到具體行為上就是對自己所管理或負責的建筑或部位的實際情況不能做到心中有數、不重視平時消防安全培訓和各項演練,消防技能低下,不會操作消防設施并且當消防設施出現故障時不積極主動協調相關單位和部門進行整改而對隱患視而不見、放任不管,不能及時清除影響消防車道暢通的障礙物等,這些問題對高層建筑的消防安全構成了巨大的隱患。

4 高層建筑火災預防對策

4.1 加強對建設者和使用者的消防安全管理和教育

針對高層建筑易發生電氣火災以及施工作業中用火不慎引起的火災,應該加強對在建工地施工人員以及入住后使用人員的消防安全管理和教育,要在施工過程中要采取嚴密的防火措施,在實行嚴格的動火審查制度的同時,要確保電氣焊等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并且在其作業時及時清理周圍可燃物并做好防火保護。要教育居民以及其他高層建筑使用人員高度重視消防安全,關注消防安全,掌握火災預防和疏散逃生的防火常識,特別是要注意正確使用電熱器具,避免發生因用火不慎、電氣線路過載、短路等引起的火災。

4.2 確保建筑消防設施完好有效

高層建筑火災應主要立足于自防自救,因此保證建筑消防設施完好有效格外重要。要確保高層建筑消防設施的施工嚴格按照國家標準進行,堅決從源頭上避免出現消防設施因質量問題而影響使用效果;要按時及時對消防自動消防滅火系統、消火栓系統等消防設施進行維護保養,確保其隨時處于有效好用狀態;要堅決避免將消防車道、消防撲救場地該做他用的現象發生。

4.3 提高管理人員消防安全素質

要通過消防安全專項教育講座、發放消防宣傳資料等方式從根本上提高物業管理人員的消防安全素質,使其真正重視消防工作。要建立單位消防安全主體責任制,制定并落實各項消防安全制度,制定全面細致的消防安全檔案,使每一名管理人員對建筑情況切實做到清楚明了。要加強各項消防培訓,增強管理人員的消防安全常識,提高其發現并整改火災隱患的能力,尤其要提高自動消防控制系統操作人員的專業技能。要認真組織消防疏散預案的演練,增強管理人員對疏散路線、疏散行動要求等情況的熟悉程度,提高其自身的疏散逃生自救能力和組織他人安全疏散的能力。

5 結語

高層建筑火災固然可怕,但是只要我們人人關注消防、人人重視消防、人人參與消防,掌握防火和疏散逃生常識,提高自身對火災自防自救的能力,從源頭上遏制住高層建筑火災隱患,我們就一定能夠有效預防高層建筑火災的發生,為全社會創造出一個安全和諧的消防安全環境。

參考文獻:

[1]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GB 50045-95(2005年版)[S].

[2]陳楊軍.高層建筑的火災特性與防控對策[J].山西建筑.2010,36(29),179~181.

[3]王繼艷.城市高層建筑火災隱患存在原因和安全逃生策略[J].山東交通學院學報,2012,20(3),84~87.

[4]李學美,任伯幟,劉新華.城市高層建筑火災消防及安全逃生策略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9,19(8),61~68.

[5]王兵,孫祥鵬,崔國志.淺談高層建筑火災特點與防控對策[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1(33).

高層建筑火災預防范文2

1高層建筑施工工地火災危險性分析

1.1建筑物密集,易燃、可燃材料多,火災蔓延速度快

由于受施工現場局限性的影響,多數施工現場內的辦公室、員工休息室、職工宿舍、倉庫等建筑相互毗鄰,或者呈“一”字形排列,并且這些建筑大多為臨時性,結構簡易,且耐火等級多為三、四級。另外,一些職工宿舍與重要倉庫和危險品庫房相互毗連,甚至臨時建筑物相互間隔僅用苯板等易燃材料進行分隔,加之只設置一個安全出口,一旦失火,人員難以疏散,極易造成火燒連營的局面。此外,因施工需要,部分施工現場仍然采用木制等可燃性的腳手架和易燃材料作為安全防護物,特別是裝修現場既堆放有大量的可燃性裝修材料,又存放有油漆等易燃易爆危險物品,一旦發生火災,勢必造成猛烈燃燒,迅速蔓延。

1.2施工現場管理混亂,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

1)施工現場隨意存放大量易燃可燃材料。一些建筑工地隨意堆放建筑材料,導致火災蔓延速度快;在已建成的建筑物外側采用的腳手架和安全防護物未及時拆除,占用了建筑物之間的防火間距,更有甚者未劃分明火作業區,不采取相應保護措施,擅自在易燃、可燃材料堆放場地以及危險物品庫房等區域實施明火作業,導致火災發生的幾率增大。

2)用電量大、電氣線路敷設不規范。隨著機械化水平的提高,施工現場機械化操作和用電量大幅度增加,臨時性用電多,安裝極不規范,電線私拉亂接現象嚴重,特別是在工人宿舍和食堂,電線接頭隨處可見,由于電線移動頻繁,致使絕緣層破損,易引起短路發生火災。

3)違章使用明火的現象普遍。施工期間,部分電焊、氣焊工作人員無證上崗,頻繁使用電刨、電鋸、切割機、電焊等保護措施缺乏,有的存在邊營業邊施工現象。施工、住宿人員用火用電等管理不嚴,在現場使用火爐、液化石油氣等生活用火設施。

4)忽略煙頭等火源管理。施工現場外來人員、施工民工多,可燃、易燃物多,流動吸煙得不到有效控制,極易造成火災。

5)忽視易燃易爆化學物品的管理。施工單位氧氣、乙炔使用頻繁,加之民工食堂大部分采用液化石油氣作燃料,一旦使用管理方法不當,極易造成群死群傷火災事故。

6)忽視意外火災。這種火災是由于不能預見或忽視管理引起的,主要是管理不到位導致民工因泄憤而發生的放火案件。

1.3不按施工圖紙和消防要求進行施工,隨意降低防火技術標準

少數建筑工程未經消防部門審批,擅自施工;有的雖然經過消防審批,但施工單位按著建設單位的意圖擅自改變局部的平面設計;還有一些單位大量選用可燃材料,嚴重降低了建筑物的耐火等級,增加了建筑的火災荷載,偷工減料現象嚴重,選用的電線、吊頂、龍骨、室內家具、地面鋪設材料、墻布等根本不采取防火措施。有的裝修時遮擋消防設施,且擅自減少消防安全出口、疏散出口和疏散走道的數量和設計寬度,從而遺留了先天性火災隱患。

1.4消防安全意識淡薄,消防安全素質較差

在進行施工現場檢查時,很多施工負責人不履行自身消防安全職責,認為消防管理是建設單位的事,與己無關,舍不得投入資金購置必備的消防器材。建筑工人流動性大,未經過嚴格的管理和消防安全知識培訓,對于消防安全知識掌握較差,僥幸心理嚴重。另外,由于工人從事重體力活,下班疲勞睡覺不易醒,一旦發生火災,發現不及時,極易釀成大災。

1.5消防器材配備嚴重不足,消防通道不暢

在一些工地中,除了少數較大的工地配備有少量的滅火器材外,在一些中、小型工地,根本無任何消防器材,一些施工地人員為圖方便,將一些易燃、可燃材料及雜物隨處堆放,造成消防通道不暢,一旦發生火災極易造成嚴重后果。

2高層建筑施工工地火災防火對策分析

1)加強施工單位的消防安全責任主體意識,增強做好高層建筑施工工地消防安全工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本著“防火自查、隱患自該、責任自負”的原則,施工單位要建立施工工地消防安全組織,負責制定施工工地消防安全規章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規程和滅火、疏散應急處置預案,并抓好落實;定期開展建筑工地消防安全檢查、巡查;組織滅火疏散應急預案演練和施工人員消防安全教育培訓;負責施工工地滅火器材配備和維護保養;組織建立義務消防隊,提高對初起火災的自防自救能力;督促落實施工工地火災隱患整改工作。

2)充分發揮主管部門之間協同工作的合力,加強高層建筑施工工地的消防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各級公安消防部門要加強與建設、安監等部門之間的溝通聯系,認真分析總結當前建筑施工工地存在的火災隱患和消防管理工作面臨的新問題,積極建立政府部門協同配合的工作機制,定期或不定期的開展聯合檢查,努力形成多部門、多層面圍剿火災隱患的高壓態勢。

3)規范對施工工地的火源、熱源和用電設備的管理。高層建筑施工現場一般大量存有和使用油氈、木材、油漆、塑料制品及裝飾裝修材料,這些材料大多具有可燃性或易燃性,而且堆放混亂無序,遇到明火和熱源極易引起火災事故,現代化的施工,使電焊、電刨、電鋸等各種電氣設備在高層建筑施工中廣泛使用,噴燈、烤漆等用火工藝多,違反禁令吸煙的現象還時有發生,高層建筑施工期間臨時用電線路多,電器線路敷設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存在有大量的火災隱患。規范對施工工地的火源、熱源和用電設備的管理,首先要科學合理的制定施工現場的用火用電安全管理制度,做好制度的落實,管理好施工現場的明火、熱源,嚴格執行用火審批制度,對電焊工等特殊工種人員要堅持持證上崗制度,嚴禁擅自私拉亂接電線、擅自使用明火,嚴禁在施工工地吸煙,嚴格管理,認真執行各項消防安全規章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規程,把防火責任落實到每個施工面的具體負責人和每個施工人員。

4)配齊配足臨時消防設施和滅火器材。各種消防設施和滅火器材是及時撲救初起火災的有效武器,施工單位要按照要求對施工現場、工人宿舍等火災危險性較大的部位配足配齊滅火器、消防沙袋等滅火器材,放在明顯和便于取用的地方并設置明顯標志,定期檢查試驗確保消防器材完整好用。高層建筑施工現場還應當安裝臨時消防豎管,在正式消防給水系統投入使用前,不得拆除或者停用臨時消防豎管,有條件的還應設置室外消防儲水池,配備具有足夠揚程的水泵,嚴格管理,確保消防用水和消防設施不挪作他用。

高層建筑火災預防范文3

關鍵詞:超高層建筑;消防安全;防火措施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不斷深入和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人口向城市轉移,城市建設用地越來越緊張,超高層建筑由于其自身的優勢仍將是緩解我國城市居住問題的有效手段。因此,做好超高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對于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尤為重要。以下便是對我國當前超高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進行探討,便提相關預防措施。

1 超高層建筑消防安全存在的問題

1.1建筑消防工程質量無法保證

對于一些超高層建筑來說,人們對消防工程施工專業性要求高也越來越高。目前情況看,由于學習系統在消防工程知識的缺乏,大部分的設計、施工人員的消防工程技術知識相對缺乏,存在不同程度的國家高層建筑的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不夠了解,掌握的不夠徹底,理解不透等現象,在設計和施工過程中,太過于注重美觀與功能以及速度和經濟效益,隨意降低標準或不按規范要求設計及施工,導致違反國家規范強制性條文的現象出現;另一個是部分單位自身沒有消防工程施工資質,但卻掛靠在有資質的單位承攬工程,造成消防工程施工質量偏低;其次是層層轉包,存在同一個工程有多個施工隊伍或是由一級資質的企業中標卻由三級資質甚至沒有資質的企業施工等現象;還有就是在招標過程中,施工單位為節約成本,惡意壓價競爭,以致存在降低施工材料質量甚至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現象;五是施工隊伍不穩定,人員流動性大、熟練工人跳槽頻繁,施工質量無法保證。

1.2消防電子產品兼容性差更新頻繁

隨著生產企業的不斷增多,市場上流通的消防電子產品,特別是火災自動報警設備,樣式、規格、型號不斷豐富,雖然給使用單位帶來了較大的選擇余地,但不同廠家的產品互不兼容,給消防電子產品的維護、更換帶來了很大困擾。同時,現代電子科技的快速發展,消防電子產品更新換代的時間間隔越來越短、頻率越來越快,消防電子產品的使用壽命與換代速度之間的矛盾日益顯現。對仍在使用但卻已經停產的產品,不管是后期零配件供給,還是維護保養,都極為困難,導致出現問題后要么立即淘汰,要么故障始終得不到徹底消除。如果因為某一個零部件的故障而將整套設備全部更換,使用單位無疑投入巨大,且始終無法跟上消防電子產品的更新速度。但如果故障不能及時排除,則又可能導致火災情況下建筑消防設施無法及時、正常投入運行,這種兩難的局面在當前社會單位中較為常見。

1.3社會單位主體責任未落實

在現代超高層建筑中,由于的消防設施廣泛,管理要求高,難度大。目前,無論是職能部門還是社會上往往重視高層建筑的設計和建設,而在投入使用后管理不到位,體制上也不完善。同時,對高層建筑內部管理而言,一是多產權、多使用人、無物業管理的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責任無法落實;二是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復雜,需要具有較高管理能力且精通消防安全知識的專業管理人員,但現實情況卻是高層建筑的消防安全責任人、管理人,往往都是兼職人員,且缺乏專門培訓,欠缺專業知識,工作精力和水平都不能適應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三是高層建筑設置的現代消防設施涉及電氣、控制等多方面知識,但常見高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人員由保安兼任,其文化水平和知識結構都有所欠缺,能力和素質都無法勝任日常工作的需要。

2 超高層建筑火災預防的措施

2.1嚴格審批管控

要強化高層建筑審批工作,規劃、建設、消防、市政、質監、工商、供水等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工作聯動,可采取“并聯審批”的模式,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受理,再分發給其他有關并聯審批部門,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的要求,對高層建筑消防設計進行審核和驗收。各有關并聯審批部門在規定的時間內向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出具審核意見,最終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代表所有審批部門出具最后審批結論,切實避免各自為政。對違反國家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準的建設工程項目,各有關行業主管部門要共同限制其申報和審批,加大建設單位的違法成本,強化執法威懾力。同時,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從源頭做起,齊抓共管,共同確保高層建筑消防安全。其中,規劃部門要合理規劃高層建筑布局,滿足消防車通道和消防水源等的要求,建設主管部門要加強對設計、施工和監理單位的質量管理,市政部門要將市政道路與城市發展同步建設,供水部門或企業要確保市政消防水源滿足高層建筑火災撲救需要,質量監督部門和工商部門要嚴格消防產品質量管理,消防部門要加強高層建筑的消防設計審核、驗收和日常監督管理。

2.2規范建設監管

要以強化高層建筑設計、施工、監理單位資質管理為手段,加大對高層建筑建設全過程的監管力度。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資質評價體系和獲取程序,對不具備設計、施工、監理能力的企業堅決不予發放設計、施工和監理資質。要強化高層建筑招投標管理,對掛靠投標、層層轉包、惡意壓價的設計、施工、監理企業,要嚴格依法予以查處,堅決取消其投標資質。要建立高層建筑設計、施工、監理企業資質動態管理體系,將設計、施工和監理單位承建工程的質量與其資質掛鉤,并對設計、施工企業未按國家消防工程技術要求設計、施工,監理單位失職、瀆職等現象依法予以嚴處,并視情限制、降低或取消其設計、施工、監理資質。要汲取央視火災教訓,加強高層建筑施工期間的消防安全管理,把施工現場的消防安全防范納入監管范圍,督促施工企業做好各種消防安全防范措施,嚴防火災事故發生。

2.3建立標準模式

首先,要在體制上、機制上進行創新,對高層建筑后期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進行規范,落實和細化鎮鄉街道、政府部門和村(居)委會的管理責任,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尤其是多產權、多使用人、無物業管理這類屬于監管邊沿的高層建筑,要落實所在地街道、社區的管理責任,嚴防失控漏管。其次,參照各種質量體系認證和管理認證模式,建立高層建筑消防安全標準化管理新模式,全面規范高層建筑日常管理、消防控制室運行、消防設施維護保養、火災隱患整改、滅火救援應急處置和內部消防宣傳培訓等各種程序。同時,以標準化管理為依托,建立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等級評定體系,并將消防安全管理等級與其申報行政許可、評先評優和日常經營活動掛鉤,督促高層建筑業主按照消防安全標準化管理流程,全面提高檢查消除火災隱患、撲救初起火災、組織疏散逃生和開展消防宣傳教育培訓的能力。然后,建立職能部門消防執法聯動機制。

2.4做好宣傳培訓

要分別針對普通公眾和高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人員,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分層普及”的工作方針,強化消防安全知識宣傳普及和教育培訓,切實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質。

(1)要以人為本,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以群眾喜聞樂見和易于接受的形式,廣泛開展消防法律、法規和消防安全知識教育,定期組織消防應急疏散演練,不斷普及高層建筑火災防范和逃生知識,努力提高全民避險防災意識和自防自救能力。

(2)要分層普及,重點根據高層建筑消防設計、施工人員以及社會單位消防安全責任人、管理人和工作人員從事不同消防工作的實際需求,分層次、有針對性地開展消防安全知識專門培訓,切實提高社會單位消防工作人員素質。特別是要強化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員的行業準入管理,依托國家消防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機構,加大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員專業化、系統化培訓力度,著力打造一支具有較高素質的職業化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員隊伍,培養形成一個新的有競爭力和穩定性的藍領階層,從提升人員素質上全面增強高層建筑自我管理能力。

高層建筑火災預防范文4

關鍵詞:在建高層建筑 ; 火災危險性 ; 防控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our country city modernization process accelerate ceaselessly, also marked the city development level for high-rise buildings are like bamboo shoots after a spring rain, from quantity to the highly increased year by year. Because of its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high-rise building fires, especiall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rise building and its construction site specificity, not only fire fighting, but also more difficult, to fire prevention and fighting work presents many worthy of high attention and problem. Combining with the practice of daily work, built in high-rise building fire danger of and how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Key words: Construction of a building; fire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中圖分類號:TU7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1引言

隨著經濟迅猛發展,現代化城市建設步伐加快,由于土地資源的緊缺,高層建筑成為了城市建筑的趨勢,而高層建筑建設工期長、各方監管不到位,一旦發生火災撲救難度大,因此,在建高層建筑的火災防控就成為了當今消防工作的一個難題。但是對高層建筑在建施工工地火災卻未能引起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和有關部門的足夠重視,近年來,在建高層建筑工地火災不斷發生,成災率高,經濟損失大。透過這些在建高層建筑火災事故,加強對在建高層建筑火災危險性及防控對的分析研究顯得十分重要。

2在建高層建筑的火災危險性分析

(1)可燃材料多,容易燃燒并產生毒氣。高層建筑施工工地存放有大量的木材、膠合板、泡沫板、油漆、粘合膠、防護網、保溫材料、乙炔氣體以及各種包裝物、木花木屑、下腳料組成的可燃垃圾等易燃可燃物品,為火災發生提供了必要條件。只要接觸明火等火源,就有可能發生火災事故。由于這些材料里有不少塑料高分子材料,不但易于燃燒產生轟燃現象,且在燃燒過程中還會分解出大量的CO、CO2及少量的H2S、SO2等煙氣和毒氣,對人體產生極大的危害。

(2)通透性強,燃燒猛烈并難以控制。垂直方向的樓梯間、電梯井、變形縫、各類管道井、樓板預留孔洞和水平方向的門窗洞、隔墻預留孔洞因施工進度和設備安裝等原因一般不會封閉,造成空氣水平、垂直流通迅速,一旦發生火災,煙囪效應明顯,火勢發展快,上下左右蔓延快,在短時間內就可能發展成立體大面積火災。如2009年“2·9”央視新址配樓火災,從開始著火到整個大樓被火勢全部吞沒只用三分鐘左右的時間,可燃物“立體燃燒”速度之快,令人驚嘆。

(3)用火用電頻繁,易引發火災。建筑工地各種安裝施工大多采用電、氧焊作業,施工現場幾乎每天都使用電、氧氣焊,加之做飯、取暖用火設施簡陋,使用大型用電設備,超負荷用電,亂拉電線等現象在每個施工現場隨處可見。據不完全統計,在建工程引發火災的原因90%以上是因為使用電、氧氣焊作業或用火不慎導致的。如2010年“11·15”上海特大火災原因則是無證電焊工違章操作引起的。

(4)施工人員的消防安全意識淡薄、消防管理混亂。施工單位往往將辦公區、生活區和作業區混建在一起,很多工人住宿在施工現場旁邊或內部,施工單位沒有采取相應的防火措施和嚴格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沒有制定相應的滅火、疏散預案并組織施工人員進行演練,許多工地電焊、電工等特種工操作人員缺乏專業培訓,不少人是無證上崗,施工時操作不規范,用火用電現場不按要求配備消防器材設施,電焊作業產生的火花、灼熱熔珠四處飛濺散落,相當一部分施工人員消防安全意識淡薄,為了方便,往往就地燒火做飯,甚至燒木材取暖,亂扔煙頭等火源,非常容易引起可燃物燃燒,釀成火災事故。

3在建高層建筑的火災特點

在建高層建筑的建筑特點既有一般高層建筑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

(1)煙、火蔓延途徑多,由于無防火、防煙分隔,電梯井、管道井等未封堵,火災極易蔓延,飛火從高處散落,引燃防護網和地面的建筑材料,容易形成立體火災,消防人員難以堵截。

(2)室內外消防供水不足。高層建筑施工工地外部消防水池、室外消火栓往往滯后于工程建設,建筑內部消防設施未建成開通,造成消防用水匱乏,外攻、內攻時水壓、水量無法滿足滅火需要,導致高層建筑施工工地火災撲救難度大,尤其在施工后期裝修階段發生火災,因可燃物多、內部結構復雜,滅火難度更大,以致造成望火興嘆的局面。

(3)滅火救援施展空間受限。高層建筑施工工地現場四周由于深基坑的開挖、施工設備作業場地布置及建筑材料堆放等影響了消防車道的暢通,使消防車難以靠近火場,阻礙了滅火行動。內部因內走道和樓梯等進入通道上往往設置有腳手架、擺放建筑材料施工設備、存在各種預留孔洞,而且沒有消防電梯、應急照明、防排煙設施等,無論是對施工人員還是消防營救人員,疏散和搜救的難度都非常大,極易造成人員傷亡, 消防隊員內部進攻困難且危險性很大,延滯了滅火救援時間。

(4)消防人員普遍存在對在建工程基本情況不熟悉,發生火災時戰斗部署盲目性較大等現象。由于在建工程僅僅通過公安機關消防機構進行過建筑工程審核,施工階段既未列入消防安全重點單位,也不可能開展熟悉工作,一旦發生火災,既無預案、更不掌握建筑內部結構等基本情況,從而導致對安全出口,通道,室、內外消防水源等一無所知,無形中給滅火救援戰斗部署帶來了極大的盲目性。加之消防電梯未安裝或未投入正常使用,對消防人員的體力、耐力是一個嚴峻的挑戰,稍有疏忽極易造成人員傷亡。

高層建筑火災預防范文5

關鍵詞:消防管理;高層建筑物;火災預防

1 高層建筑物與消防

高層建筑物一旦發生火災,從火災的撲救到人員的逃生等,都有著更大的困難和更高的技術要求。我國的高層建筑出現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改革開放后發展速度很快。隨著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城市化進程的步伐不斷地加快,高層建筑物在我國會有較大幅度的發展,其安全問題,特別是消防安全,我們不得不給予足夠的關注。我國的高層建筑物按照使用性質、火災危險性、疏散和撲救難度等因素分為兩大類,即一類和二類。性質重要、火災危險性大、疏散和撲救難度大的高層建筑劃為一類,其他為二類。

2 高層建筑物的火災特點

2.1 燃燒迅速,火勢蔓延速度快 高層建筑中,火勢的發展速度比在普通建筑中快得多,主要原因有:①易形成“煙囪效應”。高層建筑有許多豎向井道,如樓梯間、電梯井、電纜井、排氣道等,如果沒有防火分隔或防火分隔措施不當,發生火災時,好像一座座高聳的煙囪,形成火勢迅速蔓延的途徑。②易受風力的影響。

風力對高層建筑火災蔓延有明顯的影響,據測定建筑物10米高處的風速為5米/秒,在30米高處的風速為8.7米/秒,在60米高處的風速為12.3米/秒,在90米高處的風速為15米/秒,風速增大,勢必會加速火勢的蔓延擴大,因而更加難以控制火勢和迅速有效地滅火。③高層建筑自身特點引發火災傳播速度快。高層建筑為了維持其堅牢穩固,通常建筑基地比較大,樓層越高,相對的所要求的基地也就越大,由此單一樓層面積也就比普通的建筑物要大,整體的樓層面積也就更為寬闊,發生火災時,燃燒的范圍也就很大,火災的傳播速度快。同時,高層建筑物多走廊、通道、出口,也會加速火勢的擴展。

2.2 火災溫度高 不燃結構的一般建筑物火災溫度大約在900℃,而高層建筑物火災的溫度可達1300℃,人在70℃的條件下,只能承受半分鐘左右,所以人在如此高溫下進行逃生時,對人的身體會造成很嚴重的傷害。同時高溫高熱使外部的施救人員不易靠近,而且因為高熱蓄積的結果,一旦外部有大量的空氣進人,瞬間就會引起大火。

2.3 毒氣危害大,容易造成重大傷亡事故 在高層建筑物火災死亡的人中,70%-80%是中毒窒息而死的,煙是造成人員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F代化的高層建筑物在裝修的過程中,追求美觀、新穎,使用合板、塑膠、纖維等易燃材料,火災時不斷燃燒迅速,并產生大量煙霧及有毒氣體,危害很大。

2.4 火災撲救難度很大①疏散營救難。由于高層建筑物樓房高、層次多、垂直距離大,著火后,被困人員多,疏散距離很大,導致救人與滅火的沖突,特別是在有煙、斷電情況下疏散,更易造成疏散營救難的情況。②指揮難。由于濃煙高溫,消防員不易接近起火部位,易造成錯誤判斷。在指揮高層建筑物滅火中要立體救火,各個方面都要考慮到,技術戰術措施必須一致正確,后勤保障力量一定要跟得上,這都是火場指揮員要考慮到的,同時由于受到建筑物屏蔽和火區高溫的影響,通訊聯系干擾很大,指揮必須要現場調整解決好,才能有效地指揮。

3 高層建筑物火災原因

3.1 電氣使用引發火災 高層建筑物中用電量大,電氣用具種類繁多,安裝時為了美觀,電線隱蔽式鋪設,隱藏在吊頂和裝飾墻內,散熱條件差,易發生故障,造成事故。

3.2 用火不慎引發火災 這是高層建筑物火災最常見的原因。高層建筑物內居民使用明火,如廚房和鍋爐用火會引起火災,一些可燃氣體泄漏遇明火會發生燃燒爆炸,也有兒童玩火引起火災,甚或是抽煙時的不慎,也可以引發火災。

3.3 違章操作引發火災 有些高層建筑物在維修建筑物和設備時,進行切割焊接,因操作不當,或違反操作規程而引發火災事故。

4 高層建筑物火災的防范

4.1 規范高層建筑物設施①高層建筑物都必須有火災自動報警、滅火噴淋系統,消防設施要完備有效。②防火分區要嚴格控制面積大小,防火分區是用較高耐火極限的墻和樓板等構件劃分出的,能在一定時間內阻止火勢蔓延的防火區域,對于高層建筑物來說防火分區的最大面積要嚴格:一類高層民用建筑物的每層每個防火分區最大允許面積為1000平方米,二類的高層建筑物為1500平方米,地下室為500平方米??刂谱畲竺娣e是為了在允許時間內把火撲滅,確保人員疏散安全。③設置避難層或避難間。避難層或避難間是保障高層建筑物內人員在發生火災時安全脫險的一項有效措施。④設置消防電梯。在高層建筑物工作生活的人們最熟悉的交通工具是電梯,當發生火災時人們會下意識地逃往電梯,若在火災剛發生時,利用電梯或許可以成功的疏散人員。⑤室內裝修應當用不燃材料裝修。

4.2 加強消防管理工作①落實消防制度,實行防火安全責任制。對高層建筑物內的工作人員要制定崗位防火職責,每一幢高層建筑物內至少有一個專職防火人員,每一層最好有一名兼職防火人員,同時這些人員要經過嚴格的消防知識培訓,要做到分工明、責任清、各負其責。②制定滅火預案和應急疏散預案,定期組織演練。這一點在《公安機關人民警察內務條令》第8章中有具體的要求,高層建筑物火災作為突發事件,應制定火災突發事件的處置方案,并按照處置方案進行教育訓練和模擬演練,做到發生火災時按照預案規范處置,臨危不亂,從而減少人員傷亡。③定期檢查、維修、測試固定消防設施,確保完好有效。這些固定消防設施的完好有效是發現火災以及撲滅火災強有力的保障。④實行每日防火巡查制度,及時消除火災隱患。很多火災都是由于隱患長期不整改或沒有及時消除而引起來的,每日防火巡查制度的落實,也能有效地預防火災的發生。

參考文獻:

高層建筑火災預防范文6

關鍵詞:消防 高層建筑 火災 撲救對策

1 當前高層建筑普遍存在的問題

首先,高層建筑處于城市繁華地段,建筑密度較大,人員密集、交通流量大 ,滅火救援難度大。高層建筑大部分采用玻璃幕墻進行裝飾,在火災時高溫作用下,極易破碎下落形成玻璃雨,使消防車輛,人員難以靠近,水帶鋪設困難,影響滅火戰斗行動。其次,單位多,使用功能復雜,內部分割混亂造成按消防規范合格設計成為消防設施欠缺的格局。第三,建筑結構復雜。主要是建筑高、層數多,形式與結構多樣,有各種管道井、豎井、電纜井、電梯井等,特別是設有共享空間的高層建筑,使樓層互相連通。第四,建筑材料、裝飾材料多種多樣,易、可燃物多,用電量大,火災荷載大。

2 高層建筑火災特點

一是高層建筑的火災危險性大。高層建筑內部各部門、各單位或者各家各戶(如果是高層住宅樓)的裝修、電氣、家具等多為可燃物,它們不僅降低了建筑的耐火性能,還在火災發生后助長火災的蔓延。同時,這些裝修材料燃燒后會產生多種毒性氣體,人一旦吸入,極易中毒傷亡。二是火災撲救、人員疏散比較困難。國內現有高層建筑中很多是超高層建筑,現有的登高車輛有時達不到所需要的滅火救援高度。高層建筑物比較高,離地面安全區域較遠,所以火災發生后,即使疏散樓梯井內空氣環境很好,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步行下樓。高層建筑物結構復雜,建筑物的使用人員很難對其全部掌握,對各樓層(比如避難層)的功能也不熟悉,所以不利于快速疏散。建筑物內部人員素質高低不同,人員的防災意識有強有弱,再加上高層建筑內人員相對密集,這些因素都不利于發生火災后人員的安全散。三是火災、煙氣蔓延速度快。高層建筑物內部各種各樣的豎井(如樓梯井、電梯井)、管道和孔洞使整座建筑上下連通,為火災的水平和垂直蔓延提供了途徑。一旦火災發生,極易出現“煙囪效應”。

3 影響高層建筑火災撲救的不利因素

首先, 高層建筑中有大量可燃材料,火災時產生濃煙,使室內能見度降低。特別是火災時,因停電能見度更低,這不僅影響人員疏散,也影響到火災的撲救和營救被困人員; 其次,由于洞孔、豎井多、火勢向上蔓延的速度快,途徑多,消防人員堵截火勢蔓延難度大;第三, 滅火用水量多,供水難度大。

4 新時期高層建筑火災撲救的對策及思考

4.1 對高層建筑一定要立足于自防自救

高層建筑單位要立足于自救,加強建筑內部人員的訓練。高層建筑發生火災后,首先發現火災的絕大多數是內部工作人員。此時,火災處于初起階段,加強內部工作人員的消防技能訓練,立足自救,是撲救火災的關鍵所在。一是要加強消防理論知識的學習。通過學習,掌握一定的消防專業理論基礎知識,懂得火災發生的原因,火災蔓延的方向,撲救火災的基本戰法和處置對策;二是要學會高層建筑內部有關固定消防設施的操作與使用。在發生火災后,能正確、熟練地進行操作,及時消滅或控制火勢,發揮其作用;三是消防隊到場后,內部工作人員要在第一時間為消防人員提供準確的信息,配合消防隊員進行滅火。

4.2 從滅火戰術上要做到積極搶救人員,迅速控制火勢

高層建筑一旦發生火災,火勢和煙霧垂直蔓延非???,熱、煙、毒危害極其嚴重,而且高層建筑層數多,人員相對集中,尤其是著火層以上的人員,受危害程度更高,是疏散和營救的主要目標。首先,利用廣播系統通知各樓層的人員(廣播通知時為防止擁擠一定要按照先著火層后著火層的上層再是著火層的下層),穩定被困人員的情緒,引導他們選擇正確的方向和逃生路線。方法有:從樓梯疏散,從消防電梯疏散,從窗口或陽臺用繩、被單等滑到著火層的下一層(不宜在燃燒部位的正上方下滑),脫離危險區,或進入避難層、屋頂平臺等待消防人員營救。 其次,消防人員利用各種救護裝備進行疏散營救。一是消防人員利用繩索或梯子從窗口或陽臺進行疏散營救;二是利用救生袋救人;三是利用舉高車救人;四是救生袋與舉高車聯用救人;五是如果鄰近有建筑塔吊,也可以使用塔吊救人;六是如果有消防直升機,可利用直升飛機從樓頂救人;七是利用緩降器救人;八是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利用救生氣墊救人。

4.3 力量的部署

力量的合理部署在高層建筑滅火中十分重要,主要是:先在著火層兩側部署兵力,以下風向為主。尤其在電梯井、樓梯間、管道井處要設置滅火力量,切斷火勢向上、下蔓延的通路;然后在著火層上下層部署力量,以上層為主;三是加強內攻力量,外部防御防止火勢向上蔓延為輔;四是內攻要以固定消防設施為主,利用室內消火栓出水,同時啟動消火栓泵向管網補水、加壓;五是在壓力、流量不足時,要及時用消防車向水泵結合器加壓補水,以保證樓內滅火用水不間斷。

4.4 正確使用水源

水源使用順序是: ①在火災現場首先利用著火單位的室內消火栓出水滅火,同時,啟動消火栓水泵向樓內管網加壓補水; ②根據市政消防管道供水能力,確定使用消火栓的數量(減去已使用的高層單位室外栓數) ,就近優先使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上的市政消火栓或與市政管網相連單位內部的室外消火栓,迅速向火場供水(這一條主要用在轄區中隊上,在轄區中隊用不完的情況下方可優先安排先期到達的第一個增援中隊) ; ③增援力量到達后,分別利用鄰近單位的室內水源,啟動消火栓泵(或消防車占領水池抽水)向增援消防供水車供水,供水時一律采用雙干線大口徑水帶向前方車輛供水。使用鄰近單位水源時,各參戰中隊可通過電話或保安人員通知鄰近單位消防控制室人員,啟動本單位的消火栓泵抽水,最大限度地向室外消防車供水。這種供水方式在城市消防供水中,要比市政水源供水有保證。據熟悉掌握的情況來看,目前,每一座高層建筑單位地下水池貯水量都不少于500T,消防水泵的供水量都在30~40L / s,相當于使用2~3個市政消防栓的供水量。若在著火時多利用幾個鄰近高層單位,就可保證充足的消防用水,確?;饒龉┧婚g斷。

5 建立高層建筑滅火預案評估標準與評估指標體系

高層建筑滅火救援預案是消防部隊進行高層建筑滅火救援行動的指南??茖W合理的滅火救援預案, 可以使消防部隊的滅火救援行動有序展開, 最大限度地發揮消防部隊作戰效能; 同時, 編制滅火預案也是訓練消防指揮員指揮能力的重要手段。對高層建筑滅火預案優劣的正確評估,既是多種預案選優的重要手段, 也是對指揮員進行編制預案訓練的必要條件。預案評估有兩種方法: 一是實戰演習評估, 即將所編制預案運用于實戰演習, 用實戰來檢驗預案的優劣, 這是最準確、最有說服力的評估方法, 但成本高、周期長, 難以經常性進行; 二是理論評估。理論評估只要模型正確, 操作起來簡便易行, 評估結果也科學合理。這種方法適用于對各種訓練方案和滅火預案進行評估, 尤其適用于計算機模擬訓練系統。評估體系的建立對消防部隊提高高層建筑火災撲救能力,減少災害,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起到很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號《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2009年5月1日.

【2】李建會,康青青.滅火戰術【M】.北京;群眾出版社,2004.151-159.

【3】公安部消防局 .消防滅火救援【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2:275-282.

作者簡介: